浅谈技术指导——在田赛项目训练中的意义 |
|
作者:胡广源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393 更新时间:2014/1/27 20:43:26 |
作为一名基层的体育工作者,我一直以来都担任了学校田径队的训练工作。结合几年来一些训练和比赛的经验,谈谈我对田径训练的一些看法,特别是在田赛项目训练中有关于技术指导这一话题。
从历届的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和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的情况来看,我们县在田径比赛这一块的确有较高的水平,在市里所有的田径比赛中都能稳拿第一,但在名次的背后,可以看到比赛的成绩并不是非常优异。特别是田赛成绩和径赛成绩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我们的许多径赛成绩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如:男子100米可以跑出11秒的成绩;400米可以跑出51秒;1500米也可创造4分03秒的成绩;女子径赛项目的成绩也相当不错,如:200米的成绩达到了26秒;400米达到了58秒左右;1500米创造了4分20秒的优异成绩。以上一些成绩都接近国家一级运动员的水平,再看田赛项目的成绩;男子跳远成绩难以达到6米;三级跳从未过13.5米这一关;跳高成绩也不稳定;标枪最高水平只有45米左右;女子田赛的成绩也不理想,跳远只须达到4.8米就稳拿第一;跳高只要跳过1.5米的高度就可以改写历史;标枪成绩更是难于突破25米;以上成绩还难以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这就给我们提出了问题,许多运动员可以创造优异的径赛成绩,为什么却不创造出理想的田赛成绩呢?为此,我做了以下的分析:
首先,田赛项目和径赛项目最根本的区别在于项目之间的技术结构不同,相对而言,径赛项目对运动员技术动作的要求远没有田赛项目的高,而田赛项目的每一项都有非常高的技术含量,因此,田赛项目与径赛项目相比,对运动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专项素质以外,还必须掌握专项的技术动作。就拿短跑和跳远来说吧,多跑要求运动员有良好的爆发力,反应能力和位移能力。它的技术要求包括了: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跑;再来看看跳远技术:它首先就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短跑能力,再加上复杂的跳远技术;其中跳远技术又包含了助跑、起跳、腾空、落地,而腾空动作又分为:蹲距式、挺身式和走步式;其中挺身式又包括了:“放、展、收”三个技术动作,这三个种腾空方式,后一种比前一种更加优越,运动员要想练好跳好,如果缺少对技术掌握,即使有再好的身体素质也不可能创造好的成绩。但我们在县级的诸多田径比赛中,却难以看到完整的跳主,背越式早已成为跳高技术的主流技术,这和跨越式技术相比,背越式有着跨越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只是动作相对复杂,但也不是很难掌握。但一旦掌握了背越式技术,成绩将是突飞猛进的,它的上升空间也非常大。可我们同样难以看到完整的背越式跳高技术。还有跨栏项目,有的运动员身高腿长,有速度,却跑不快,因为他们是在跳栏;三级跳动技术更加明显,有速度、有力量、有弹跳,却跳不出好的成绩,因为第二跳技术太差了,第一跳有5米,第三跳也5米,然而第二跳却达不到2米,就是因为没有掌握好跨步跳技术;还有标枪、铅球等等。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田赛项目的成绩好坏是建立在良好的技术基础上的,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先进专项技术和良好的专项素质,才有可能创造出优异的成绩,而运动员技术的缺陷会直接影响成绩,当然,这其中有诸多的原因,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教练对队员的技术不够重视,缺少具体的指导,或者说有的教练员本身对训练方法比较陈旧,不够科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队员的发展。人们常说教师就要“活到老、学到老、教到学”,作为基层教练员,我们更应该如此。
总之,在田赛项目的训练过程,我们一定要把技术的指导当作一个重要的课题,我们可以通过对技术的分解、分析、讲解示范或是采用录像等直观的方法来指导学生了解、掌握各项技术,并且我们要尽可能地向学生传授最先进的技术理念,让学生能在的基础上发挥最大的潜能,创造出优异的成绩。而我们则要以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训练知识和训练方法,不断地总结经验,摸索出一条适合队员的科学的训练方法。相信我们这些基层的教练员们一定会再创佳绩,为体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
文章录入:hbh 责任编辑:hbh |
|
上一篇文章: 给学生一份满意的答案
下一篇文章: 体育教学浅见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