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 题 栏 目
最 新 热 门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我校接受广东省推进教育
家校共筑,八年级打造升
荣耀•振奋丨学校荣
龙川第一实验学校语言文
国家语言文字的方针、政
龙川县县委书记黄添胜率
一朝为人师 今生龙实情
铮铮誓言化行动 齐心共
诗话中秋:龙川第一实验
身正为范 立德树人
  [推荐]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

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281 更新时间:2015/4/23 15:02:13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避免和解决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照书念、满堂灌、课堂提问过于简单”这四个问题,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一、备课要求

1.构建高效课堂基本模式

1)明确学习目标,小组交流互助。

操作:学习导学案上的学习目标,自学教材文本知识。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进一步学习导学案上知识点,并进行讨论、解答。

时间:约10分钟。

步骤:

①教师可联系前面所学知识,介绍本节学习重点和目标;

②导学案可提前发给学生,让自觉的学生可以对课本知识提前有所了解;

③也可以对学生阶段性预习进行检查,使学生养成自觉预习习惯;

④学生对导学案上知识都要进行学习和解答,对于不明白的问题,要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解答,教师巡视指导、解答疑惑。

注意事项:要加强学法指导,对知识要进行纵向延伸和横向联系,初步形成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技巧和讨论学习程序,逐步形成“兵教兵、兵学兵、兵强兵”的良好局面。

2)课堂分组展示,实现思维对话。

操作:学生分组轮流展示,互相纠正,归纳总结,教师可适时补充。

时间:约15分钟。

步骤:

①教师设问,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讨论题;

②学生先学习,分组讨论,汇报和展示,查找错误、更正结论;

③教师适当讲解、提问。

注意事项:让学生自由讨论,充分展示所学知识,尽可能暴露学习过程中存在问题,要引导

学生积极讨论,找出原因,更正答案;教师讲解点评简练准确规范,注重以下问题:面上都不会的,重点、难点、易错点等引导学生将关联知识串联成线、成体系,对知识适当延伸和联系实际。

3)总结反思评价,巩固应用提高。

操作:当堂检测达标情况,总结、反思本节学习成果。时间:约20分钟。

步骤:利用导学案的层次性检测题,学生做教师巡视,当堂反馈。

注意事项:习题要典型,数量要适中,题型合理搭配,兼顾不同层次学生;学生要对学习结果反思与归纳。

我们要依托“导学案导学”和“小组合作学习”,打造高效课堂,走特色课改之路。

2.编写说课稿要求:

1)说教材(说清楚“教什么?”的问题)

①说清本课在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说清本课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明确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2)说教法和学法(说清楚“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联系学情分析,说明落实课堂教学目标的教法与学法及其理论依据。

3)说教学过程(说清楚“怎么样教?”问题)①说出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和环节。

说出设计每一环节的依据和预期效果。

说出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

④说出小组合作探究题、层次性练习题、课外作业、多媒体课件运用和板书设计的意图及依据。

4)说教学效果

①教学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和典型错误。

教学过程对学生积累知识和提高能力的作用。

教学过程对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和创新精神的价值。

5)有关说明:①以上要求根据具体课题可以有所侧重,不必面面俱到。说课时间在12分钟至15分钟之间。

3.多媒体课件制作要求

多媒体课件一般称为CAI课件,制作要求如下:

1)学习领会使用掌握Ppt的特点、功能、技巧,学会制作多媒体课件。

2)课件制作的基本结构,有课件的封面,即课件标题及制作者(制作人和审核人);有运行的主界面,即教学的基本要求和过程,封底(致谢、制作时间)3个部分。

3)课件运行主界面的基本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导学案的5个结构:①知识链接,预习导课;②探索新知,学法指导;③小组合作,成果展示;④课堂检测,学习反思;⑤知识小结,布置作业)。

4)多媒体课件,包括文字、动画、声音、图像、艺术字,背景,图片、PPT自选图形等。插入音乐、FLASH动画、视频等多媒体。

5)根据科组集体备课安排,各备课组老师所主备的教学内容,按照15分钟的讲课时间,作出一节课教学设计,制作的幻灯片不少于15张,每张幻灯片界面美观大方、布局合理,背景与文字协调,颜色适中,整体设计,逐步细化。

4.导学案编写要求

1)编写要求:①要求一节课一份导学案(开学前每人主备2节、先编1节),每节课导学案电子稿的规格要求:纸张设置为A4纸单面,左右两栏,中缝约1.0cm。标题类文字均为四号加粗宋体,正文为五号宋体。栏目,加实心方括号,如【学习目标】。页边距18磅、行距为固定值16磅。②按照课程顺序统一印刷成16开纸双面使用。

2)编写周练卷:每周周末安排周练试卷:语文、数学、英语各16开双面;其他学科各16开单面。各科周练卷与课时导学案(规格一样)一起按顺序连续编排,分科印刷,分别在第10周和第18周装订,供学生复习使用。

3)复习卷的要求。期末复习卷8开双面(语、数、英各三份,其他学科各两份)在第16周印制好;暑假复习卷(语、数、英各8份,其他学科各3份)在第19周星期三前印制好,放假前发给学生。

4)编写结构要求:一份完整的导学案,应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①标题部分,包括标题、备课时间、主备人姓名、授课人姓名、审核人姓名、使用时间以及学生姓名、班极、组号等。

②开头部分,包括课题、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等。

③主体部分,即教学过程,包括五个环节:

知识链接,预习导课(5分钟);

探索新知,学法指导(10分钟);

小组合作,成果展示(15分钟);

课堂检测,学习反思(12分钟);

知识小结,巩固升华(3分钟);

④提高部分,应用迁移,课外作业,其中,作文全学期不少于16(大作文8篇、小作文8)

二、上课要求

1.试讲试教前准备

1)开学前,科组长要按照教材内容将备课任务合理分解,落实到人,排出一学期的集体备课分工一览表、试讲试教安排表、教学比赛活动安排表,便于老师明确任务,提前准备,提高备课质量。要求提前备好两周的课程(第一、二周的集体备课在开学前安排),每课或章节的备课必须以课时为单位进行编写。实施程序:科组分配任务→个人自备→集体研讨→个人整理→反思修改。

2)时间安排:每周星期一、三、五上午第一、二节为政史(思品、历史)、地生(地理、生物)、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信息、综合)四个科组9个学科进行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科研活动时间;每周星期二、三、四下午第五、六节为语文、数学、英语三个科组进行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科研活动时间。其中,每周各科组安排一个单位时间(2节课)作为课例研讨,听一节评一节。

3)教师根据科组集体备课分工安排,提前两周与审核人一起研究课标、教材,也就是隔周备课:①编好说课稿;②构思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探究性问题;③按照要求设计好课件;④编写好课时导学案。⑤以上供科组老师使用。

2.试讲说课、集体研讨、科组试教

(1)说课:各位教师根据科组集体备课分工安排,作为中心发言人对自己所备的课进行说课(说清楚“教什么,为什么这样教,怎样教?”三个问题),先说导学案,然后边说课(说教材和教学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效果)边演示课件,每个环节都要说出其理论依据,重点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题、层次性练习、课外作业、课件使用等方面的依据。还要说出主讲人和审核人。

2)研讨:备课组老师对本节课时的导学案(每人一份)进行集体讨论,重点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题、层次性练习、课外作业、使用的课件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见,写好评价意见,进行量化考核。③主备教师做好集体备课记录,并按照集体备课意见对自己的课件、“导学案”等及时修改,进行二次备课,(二次备课时要求用红色笔修改)。④备课组长要做好考勤和记录,收集好考核表等有关材料,上交科研处。

3)试教:集体备课说课后,主备老师面对全体备课组老师对自己所备的教学内容进行试教,科组老师开展“先试课后上课”活动,做到互听互评,最后修订后才能到课室上课。

3.正式上课

同科组老师从学校网站下载经全体科组老师集体备课后的说课稿、课件、导学案等进行上课,也可以在此基础上修改补充,进行三次备课再上课,但不得完全改变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上课,发现第一次扣2分,第二次扣6分,第三次扣12分。

三、作业批改和检查要求

1.每节课导学案中的作业要做到全收全改,做到课时过关,定期装订成册。第10周进行第一次检查,第18周进行第二次检查,检查结果与“十佳教师”评选挂钩。

2.每周各科编写一份周练卷,做到周过关。

3.学校每月进行一次考试,做到月过关。

四、构建高效课堂探究合作学习小组

1.小组建设

1)小组建设目的:作为一种学习共同体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需从“形似”做起,最后做到“神似”,所谓形似,指教室的桌椅摆放应符合小组合作的要求。神似,则是如何开展的问题。要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必须搞好“小组建设”。

2)小组分组方法:分组时,各班以入学考试的成绩为准进行分组,如:七年级每4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每班48人,分成12个学习小组,每组的第一名为组长,各小组长可实行轮换动态管理。各班各小组的名单必须告知各科任教师。

3)小组成员分工:各小组要有组长、协调员、纪律监督员和记录员等。

4)组长培训:各班所有小组长(不同层面)集中培训。如何自主学习,如何上台展示,如何指导、监督学困生,如何维持小组纪律等。

2.小组评比

1)为保证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各班要按照差别化“1098等次评比机制,10分为非常好、9分为很好, 8分为好。

2)班主任对各小组的评比得分:①每周班主任对班内各小组的纪律、仪表、出勤、表现等进行评比,评出“1098等次,每个等次约占三分之一。②每周班主任对班内各小组的听课、作业、练习等学风情况进行评比,评出“1098等次,每个等次约占三分之一。③每周各小组或小组中的成员如有奖励加分或违纪违规扣分由班主任评定。

3)科任教师对各小组的评比得分:每周科任教师对班内各小组评比一次,以课堂纪律、小组讨论、汇报发言、作业、表现等为内容进行评比,评出“1098等次,每个等次约占三分之一。

4) 学校统一考试评比得分:学校每学期进行四次考试,各小组根据每次考试的总分成绩进行排名,按照小组进步情况,评出“1098等次,每个等次约占三分之一。

3.小组成员得分

1)班主任对小组成员奖励得分或违纪扣分。

2) 小组合作学习得分:每个小组成员每周的个人得分与各小组每周得分相同。

4.小组合作学习与各类评比挂钩办法

1)小组的得分与文明班、先进班评比挂钩,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按要求上传有关材料的,每周给予级组文明班和先进班评比各加10分。无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0分。

2)各班小组成员的量化得分与期末“三好学生”评选的重要依据。三好学生的评选办法另附。

5.得分的公布

每周公布上一周各小组及小组成员的量化得分,由级组领导负责打印,班主任进行公布。

附:“三好学生”评比办法:

 一、“三好学生”必须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①小组合作学习个人量化得分:须在班内前20名。②期末考试成绩:须级前300名。③体育成绩:须级前400名。

二、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取消“三好学生”评选资格:①本学期受学校纪律处分的。②有抽烟、拉帮结派、打架等行为的。③仪表长期不整的。④有其他严重违规违纪行为的。

五、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比赛活动

每学期举行全校性的教学比赛活动。

1.备课组安排: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各分成两个备课组,政史(思品、历史)、地生(地理、生物)、体育、艺术(美术、音乐)共10个。

2.赛程安排: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备课组比赛,第110周以备课组为单位,人人上一节代表自己最高水平的参赛课,各备课组长要将每节课的周次、星期、节次、上课班级、课题等编入安排表。语文、数学、英语各备课组各评选出1名教师参加科组教学比赛。政史(思品、历史)、地生(地理、生物)、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信息、综合)备课组各科选1名参加科组教学比赛。

第二阶段:科组比赛,第1114周以科组为单位开展比赛,各科组长要将每节课的周次、星期、节次、上课班级、课题等编入安排表。语文、数学、英语、政史(思品、历史)、地生(地理、生物)、体育、艺术(美术、音乐)科组各评选出1名教师参加学校教学比赛。

第三阶段:学校教学比赛决赛。第16周举行,语文、数学、英语、政史(思品、历史)、地生(地理、生物)、体艺(体育、美术、音乐)六大科组各1节,共6节决赛课(方案另定)。

3.具体要求:

1)参赛老师对选定的参赛课题进行研究,课前要制作好课件、撰写一份详细的导学案和说课稿(包括说教材和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理念、思路、重点、亮点和教学效果等环节,附板书设计),进行集体评课;交流后在本周内将课件、导学案和说课稿上传网页。

2)科组长认真组织好集体备课活动。主要包括说课活动、试教、听课、评课等活动。做好上课的听课、评课记录和听课、评课教师的考勤记录等工作,在本周内将评课意见上传网页。

3)第一、二阶段的比赛课全部在课室上,听课凳子由级组长负责借还,各备课组长或科组长在每一节参赛课上课前先与级组长或班主任联系,布置好听课有关事项,各备课组老师自行调整好课程,自觉参加听课和评课活动,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进步,确保每一节课顺利完成。

4)授课时间:1课时,中学45分钟、小学40分钟。上课学生由执教教师自己选定,上报科组长。

5)比赛次序:按学校编定的赛程安排表进行。具体见每周工作安排。 

6)第三阶段的比赛课要求另见安排。

4.评选办法:

1)教学大赛总决赛的教师评选特等奖2名、一等奖5名。

2)参加科组选拔赛的为二等奖(不含获特等奖和一等奖的教师)。

3)参加备课组比赛的为三等奖(不含获特等奖、一、二等奖的教师)。

5.奖励方法:

1)等次奖励:特等奖500元,一等奖300元,二等奖200元、三等奖100元。特等奖、一等奖的大会表彰,张榜公布、颁发荣誉证书。

2)量化奖励:根据“十佳教学能手”量化考核标准:特等奖40分、一等奖38分、二等奖36分、三等奖34分。没有参加比赛或没有按规定完成任务的0分。

3)逐级推广:科组内集中交流,要求各科组组织老师认真观摩学校教学大赛总决赛的每一节课例,根据课例和听课情况,综合分析,归纳整理,理论提升,形成经验,积极推广,要求全体科组老师学以致用。根据县市教研室要求,逐级上送评选,逐步打造我校的“名师”。  

 

文章录入:hbh    责任编辑:hbh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深圳市建林达实业有限公司 龙川第一实验学校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