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不仅是对小学数学的总结和升华,更是为高中数学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学生的整个数学学习生涯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如何搞好初中数学教学,从而帮助学生不断提高数学能力和修养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浅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爱因斯坦说:“对一切来说,只有兴趣和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情景问题让数学回归生活,让学生体验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比如,在教学《有理数》认识正负数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问题:对于压岁钱这个问题,同学们都不想对家长“坦白从宽”,于是绞尽脑汁地想创出一套独特的记钱方法。小明想出的方法是把压岁钱1000元记为800元,若他有1200元,那他应记为多少元?若他记为200元,表示他实际的压岁钱是多少元?你能有自己的独特的记钱方法吗?这个问题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并富有挑战性,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想学,我乐学。
此外游戏也是一种能很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比如教学《有理数的乘方》在探索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的关系时,我就组织学生玩“扑克牌”的游戏。规则:老师任意摸二张扑克牌,学生说出它们积的符号. 然后逐个地加牌,还是让学生说出它的积的符号。规定:红色为正,黑色为负.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认识到正因数不会改变积的符号,而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并呈奇负偶正的规律。从而达到突破本课的难点。这样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我发现游戏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为有效的方法。
二、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人往往因为自信而成功,也往往因为缺乏自信而失败。事实上有许多学生正是缺乏学好某门课的信心,产生了畏惧心理,丧失了兴趣。因此我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帮他们在同学面前树立“我也行”的形象,如我班的谢某,基础差,课堂上自律性不强,所以经常会受同学的排斥和嘲笑。在课堂练习时,我时常关注他,只要发现他做对的时候我就给机会让他上台板演,让全班同学鼓掌鼓励他。记得有一次,一位同学因粗心把一道题算错了,而我发现当时黄某竟然做对了,于是我让他来修正。一开始大家都以为黄某是不可能做对的,因此一部分学生低头重新演算,而有几个同学想都没想就说黄某错了,还在使坏地笑。这时我让黄某上台讲解,再让全班同学判断对错。然后我听到有个声音在说“黄某真行啊”。我因势利导,“看吧,我们的黄某厉害吧,看来以后大家还真不能小瞧了他哟。”顿时,大家都把眼光投向了黄某身上,并送上了热烈的掌声。那时的黄某竟像个小女生般脸上挂着满脸的笑意羞涩地低下了头。后来黄某在课堂上都是很积极发言的,学习态度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她妈妈还打电话说她小孩来到龙实进步很大。又如在每一节数学课上,我尽可能地让一到三个学生扮演“小老师”的角色上台讲解。记得在探索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时,我是由问题情境得出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的。设计的问题是:小颖作了一幅画,所用纸的长为nx m,宽x m,她在纸的左、右两边各留了 的空白,这幅画的画面面积是多少?
当问题提出后,我就把问题抛给全体同学:你们中谁有解决的办法吗?请上来讲一讲。学生思考片刻,沙某就大胆走上台发表自己的做法:先算出长,再直接利用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沙某讲解后,我让学生对“小沙老师”给出一个评价,打个分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时邹某举手说他有不同的解法,我又让他上台讲解自己的方法:整张纸的面积—两边空白的面积。对于“小邹老师”的表现我同样让学生打分给予肯定和鼓励。本以为问题会就此画上句号,没想到黄某又说他还有不同的方法,结果又一个“小黄老师”上台讲解:通过“剪”—“拼”,把两边空白的小长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再用整张纸的面积减去一个拼成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其实,在课前备课的时候,我还真没想到学生会通过剪、拼的方法来求面积。通过这一节课我觉得只要留给学生一个平台,并寄予一个肯定,学生肯定会创造出一片你意想不到的天空。另外我这一做法不仅锻练 “小老师”们的口头表述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让他们在师生面前获得成功的体验,让他们心中树立“我一定行”的信心,从而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新型的学习方式,弘扬了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体现了在学习观上的根本转变。这一转变意味着数学教学不再将学生视为被动接受的容器,而是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怎样利用课堂这个有限的时间去实现学习效率最大化?我的做法是:
1.分配角色,安排工作
在班级学习小组建成之后,我依据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性格进一步分配角色、安排工作。在每一个学习小组我先确定数学学困生,然后我在组内找出数学成绩优秀、乐于助学的优秀生,组成一对一的帮扶学习小组,让优秀生帮扶学困生完成课堂练习、作业等学习任务。
2.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平台,创设合作互助的学习情境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每节课的教学任务精心设计问题,积极创设合作互助的学习情境。在合作中,组内既分工又合作,常用合作的方式有:一:点带面;即指要发挥小组中数学优秀生的带头作用,鼓励他们积极思维,与同伴大胆交流,教会组中不会的同学,这种方式比较适合讨论的问题难度较大时采用它。二:你说我听,即让基础差的学生讲出解题过程,让组员来查缺补漏,这种方式对于讨论的问题难度较低时采用,它既教会了学生听的技能、说的技能和交往技能。在合作学习这个过程中,把学生由传统班级教学中单纯的旁观者,转变成了教学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者、主动思考者,也为学生提供了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倾听别人的意见,并通过集思广益形成自己的观点的能力。总之,我的目的就是让全班形成一种互补,实现互助合作。这样既利于学生在学习时展开合作,相互影响,共同提高,又有利于在全班形成积极合作、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
总而言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是学生在学习道路上的指引者,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培养兴趣,树立信心,借助学习小组,创设互助平台,让每一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